員工會因為哪類人離職呢?
點擊量:發布時間:2021-09-28 11:34
員工因誰辭職?據估計,65%的員工辭職是因為自己的領導。
我們常說員工辭掉工作或“炒掉”公司,但其實他們炒掉的是領導。
公司不會做不利于他們的事情,而人會。也有時候是同事的問題導致他們辭職,但是,他們的直接上級通常才是真正促使他們離開的人。
很多領導能給員工留下不錯的第一印象,這也讓開始新工作的員工更加樂觀,他們希望順利開展新工作。
但是時間一長,員工會透過領導偽裝出來的假象,看清他們的真面目。如果老板是個混蛋,員工遲早都會發現。
那么,員工會因為哪類人離職呢?通常有以下4類:
一、輕視他們的人
誰都喜歡聽好聽的話,得到別人的贊美。但是,很多人在工作中不但得不到贊賞和認可,反而會被輕視。
如果領導盛氣凌人,輕視甚至侮辱員工,就會給職場上人際關系,包括工作關系,帶來災難性后果。
我們不可能提升我們所輕視的人的價值!如果心中沒有尊重,我們就不會尊重別人。為什么?因為人的內心想法必然會表現在行為上。
據我觀察,領導一旦輕視下屬,就會操縱他們、物化他們,甚至不把他們當成人看。領導這樣做是絕對不合適的。
那么,有什么解決辦法嗎?
發現員工的價值,表達出你對他們的欣賞。領導通常善于發現一個機遇或一場交易中的價值。
在對待員工時,他們也需要有類似的能力,發現下屬的價值,并稱贊他們的貢獻。
他們也許通過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為客戶貢獻了價值,也許為組織的總體價值做出了貢獻,也許通過提高同事的績效貢獻了價值。
如果你能找到他們值得被欣賞的地方,他們就會因為為你工作而感到欣慰。
二、不值得信任的人
你有沒有跟自己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過?那種感覺肯定很難受。沒人愿意和自己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。
曼徹斯特顧問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,職場信任度在日漸降低。
他們發現,領導在工作中出現以下問題時很快就會失去下屬的信任:
言行不一致;將個人利益置于團體利益之上;隱瞞信息、撒謊或說話半真半假;思想保守。
領導和下屬之間信任關系的破裂如同鏡子破裂一樣。用石頭砸鏡子,鏡子就會破碎。
盡管有可能黏好撿回的所有碎片,但鏡子還是有裂痕。裂痕越多,鏡像就越扭曲。
同理,缺少信任,人際關系的裂痕就難以彌合。
調查也表明,以下是領導培養員工對其信任的幾種最佳方法:
保持正直,坦誠地交流愿景和價值觀;尊重員工,將他們當成平等的合作伙伴;將共同目標置于個人目標之前;不顧個人得失做正確的事情。
作為領導,建立和維系信任事關氣節和溝通。如果你不想讓員工離開你,你要始終如一、坦誠地信任他們。
三、能力不足的人
常常聽到人們抱怨他們的上司不是好領導。不管是工人、銷售、中層經理、運動員,還是志愿者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領導有能力勝任工作。
無能的領導會分散團隊注意力,浪費員工的精力,妨礙員工對于主要事務的關注。
他們使員工不再關注愿景和組織價值觀,反而去關注領導的行為。
如果下屬能力很強,就會擔心領導會不會把工作搞砸;如果下屬能力弱或經驗不足,就不知道該做什么工作。
這兩種情況中,員工工作效率都會降低。
能力不足的領導無法長期領導能力強的員工。
《領導力21法則》中的尊重法則認為:員工會自然地尊重比他們強的領導。
領導能力為7分(10分滿分)的員工不會服從領導能力為4分的領導。他們會辭職、跳槽,去找能領導他們的人。
四、沒有安全感的人
領導重視員工、正直、有能力,員工就一定愿意追隨嗎?
答案是否定的,即便領導具備了這些素質,還有一個因素可能促使員工出走——領導沒有安全感。
判斷領導有沒有安全感很容易。缺乏安全感的領導對權力、職位和得到他人認可的欲望可能外化為恐懼、猜疑、不信任或嫉妒,但有時表現得相對隱蔽。
優秀的領導會做到以下兩點:工作出色,培養有潛力的下屬成為領導。缺乏安全感的領導從來不這樣做,相反,他們還試圖把自己塑造成必不可少的角色。
他們不想培養下屬,阻礙他們發揮潛力,不讓他們比自己更成功。
實際上,這種領導只想借助下屬們的幫助來獲得成功。無論何時,只要下屬達到一定水平,他們都會視之為威脅。
員工希望領導能夠激勵他們,而不是打擊他們。
他們希望領導能提高他們的水平,幫助他們進步,而不是打壓他們。他們希望領導幫助他們發揮潛力,獲得成功。
如果領導更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、保護自己的職位,那么他們最終會去投奔其他領導。
對組織而言,最糟糕的事情是流失優秀的員工。出現這種情況,不要只歸咎于公司、競爭、市場或經濟形勢,要反思領導到底哪些做得不對。
不要忘記,員工辭職不是因為公司,而是因為人。
如果你想留住最優秀的人才幫助公司完成使命,你就要成為更優秀的領導,不管你是哪一層級的領導!
上一篇:離職證明丟了應該怎么辦呢?